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法务合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国内监管法律合规要求
(一)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境外投资备案ODI)
中国企业的跨境投资审批/备案主要涉及商务部、发改委等政府主管部门。其中商务部主要负责境内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核准/备案;发改委主要负责投资项目本身的核准/备案;如涉及国资,则还包括国资部门的监管。
(二)外汇监管
由于前些年中国企业境外非理性投资现象,境外投资项目的外汇监管也进一步收紧,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的资金出入境以及中国企业的境外融资,都要接受较为严格的审核。如借入外债、跨境担保等,同样需经外汇管理部门的登记或备案等程序。
(三)税收
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要避免双重征税风险、转让定价产生的风险、反避税调查风险、个人涉税风险等一系列风险。
二、投资东道国法律合规要求
(一)市场准入、外资审批及国家安全审查要求
外资审批方面,中国企业如果进行基础设施领域等大型投资,一般需要接受东道国的外资监管,多数国家在市场准入方面按照行业分类划分为禁止类、限制类和鼓励类。就海外投资的大方向而言,境外投资涉及的国家安全审查趋紧。
(二)环境保护要求
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普遍重视,境内企业进行海外基础设施投资、矿产或实业投资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也是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法律问题。但只要遵循当地法律要求,相关风险都可以有效避免。
(三)劳动及劳工关系
由于劳动法领域包含较强的地区政策性,中国和外国劳动法律制度通常会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注重处理好与当地工会组织的关系,谨防劳工罢工事件。也需要注重公共关系的处理,与相关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建立良好关系,以减轻来自当地社会的压力。
(四)安全生产要求
海外基础设施投资、矿产或实业投资也往往涉及较大的安全生产风险。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需要提前了解当地的安全生产、安全施工方面的政策要求。
三、其他在法律合规风险防范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对于目标企业或境外当地合作方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
项目启动前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及境外合作方的基本概况,包括其法律状况、资信状况等等。尤其对于重要商业伙伴要开展合规调查,并通过签订合规协议、要求作出合规承诺等方式促进商业伙伴行为合规。
(二)选择合适的投资合作模式,设计合理的投资结构
中国企业要实现安全高效的海外项目投资,同样需要前期了解并评估当地的投资环境及状态;在充分评估多种投资合作模式和投资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最为有利的投资模式和结构设计,以规避合作中某些基础法律关系之合规性、投资收益获得等方面的风险;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批/授权制度以及完善的境外投资规章制度管理机制
公司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审批和授权的运作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境外项目风险审批权限制度;
2、境外合规风险识别、评估与处置机制;
3、境外合规、风险事项报告制度;
4、境外授权规则(建立完备的授权规则,明确其政策和流程,包括内部的授权权限划分规则和外部的被授权人的甄别、筛选和管理规则);
5、境外项目责任人制度;
6、完善的境外投资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如:建立完善内部交易政策;
7、反腐败政策、公共领域合规政策和商业行为准则;
8、隐私和数据保护政策;
9、人事管理政策;
10、项目方面的政策;
11、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
12、公司日常事务管理的政策等。
(四)保持合规敏感性
中国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国际局势变化,保持合规敏感性,及时有效识别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合规风险,保持与相关政府主管机构、行业及合作伙伴的沟通交流,构筑良好的外部合规形象,有力地保障业务的稳健推进。
(五)合理的合同设计
境外投资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合同设计以及一些特别条款来保护自身利益,例如:
1.货币保值条款(Exchangerateprovisoclause),避免汇率变动导致的收益降低或成本上升。
2.再谈判/重新协商条款(Renegotiationclause):双方在重大情势发生后负有再谈判/重新协商的义务以达成利益的平衡,使得该等情形下中国投资者拥有重新谈判的主动权和合同依据。
3.争议解决方式(Applicablelawanddisputeresolutionclause):与外方签订合同时要尽量选择依据中国法或比较熟悉的法律体系解决纠纷。在跨境纠纷解决机制上,考虑程序、效率、承认、执行等多个因素,合理采用救济机制,避免采用诉讼,尽量选择仲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