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公思研究院通过大量的中小企业,尤其新三板企业融资落地服务中发现,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比较典型的误区有以下几个:
不务正业
有些企业为了融资而融资。比如新三板的某些公司趁行情好的时候圈了一笔钱,然后就拿这笔钱去理财了。这样的公司,当你真正需要钱去发展业务、去提升竞争力的时候,试问还有谁会继续给你钱?
无米下炊
有不少企业等到没有钱了才融资,其实这样会非常被动。资本的属性是追涨杀跌,雪中送碳的人很少。一旦企业陷入到资金紧缺的境地,融资谈判就会非常的困难。双方谈判陷入到僵局,只要资方压一下时间,企业基本上就只能屈服。因为融资已经关系到生存问题,时间成本极高!所以企业融资必须要做好系统规划统筹。
掖着藏着
任何企业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瑕疵,很多企业在和投资人沟通是选择掩盖这些瑕疵。沟通中欲言又止、前后不搭,这种不坦诚的行为不会带来好的结果。企业有瑕疵,明明白白的讲出来,说出解决的办法,投资人多半都可以理解,大家也都知道企业的不易。但是你隐瞒或者欺骗,投资人是绝对不会原谅的。
金钱万能
很多企业觉得自己什么都好,就是缺钱。给我3000万我就能做到1个亿规模,给我1个亿就还你一个上市公司。事实是这样吗?尤其是一些成立有年头的企业,缺钱只是表象,原因可能是产品没有竞争力、行业下行、内部跑冒滴漏、商业模式不成形等很多原因。这些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给你钱也没用。
过于激进
部分企业认为估值越高越好,融资时狮子大开口,无节制的对赌,不计后果。这些企业家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认为投资机构是来赚企业钱的,没有想过投资机构能够把企业带到更高的量级,没有想到这个过程能够把自己的财富增长到什么程度;再比如,认为对赌没有风险,盲目自信或者以为赌输了投资人也只能认栽。这些错误思想极易导致交易不成或者对赌失败,企业易主,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过份包装
融资过程中,一些公司喜欢过分美化自己,弄一堆新名词、盲目追风口。比如近两年,许多企业动不动就O2O、P2P、互联网+,但是你仔细看它的业务,跟这些东西基本就不沾边。企业的商业计划书弄的花里胡哨,看也看不懂,听也听不明白,像是在找达芬奇密码。对企业来讲,清晰明了的展示更为重要,过分包装下往往适得其反。
与狼共舞
市场上各种机构鱼龙混杂,企业对投资机构、财务顾问没有辨识度,许多企业和空壳的投资公司谈半年恋爱、一无所获。比如我们见过的一家公司,它找一家财务顾问公司帮忙融资,先给了人家10%的股份,但最后什么钱也没融到。
只凭口才
很多企业在融资时没有一份像样的商业计划书,在和投资人沟通的过程中只是提供了一些零散的信息,没有体系,没有逻辑。这会大幅增加交易成本。因为投融资双方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而且投资人决策通常不会是一个人,他们也需要成文的东西,只凭口述很难一一和这些人进行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