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壳公思 您的借壳顾问 kegongsi.com
  • 服务热线:0755-82954545
  • 服务电话:135-3783-6519
41家民营老板“卖壳”求生

       2019年的日历行将翻到最终一页,但是不少上市公司的老板却未能“挺过”年关。据Choice数据计算,截止到12月9日,2019年已完成控制权改变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188家之多。其间,有41家上市公司的实践控制人由个人,改变为国资委、当地国资委、当地政府等在内的“国资系”,占比超23%。


       纾困民企,国资进场

  其实,国资系在A股买买买的大动作,始于2018下半年。

  其时上证指数一度跌至2449点,挨近800家上市公司、近10000亿的股权质押拉响“警报”,同时叠加债券偿还高峰期,民营上市公司的资金链危如累卵。

  自2018年下半年开端,上到国务院、相关部委,下到当地政府、各金融组织,均先后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行动,帮助民营企业克服融资难、融资贵、化解股票质押风险。

201912092218011864371132.jpg

政策措施频度之高、力度之大、情绪之坚决,是A股历史上非常罕见的。

  纾困政策的召唤威力,不可谓不大:据深交所的数据显现,纾困民营上市公司的资金规划超5000亿元而到到2019年二季度末,已有244家上市公司完成了纾困项目,触及金额约为861亿元。

  获得纾困资金支持的上市公司中,超81.7%为民营上市公司,纾困对象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

  据业内人士透露,纾困资金中,纾困积极性最高的是当地国资,而面临利润与危险不对等的纾困业务,金融组织的积极性并不高。

  据Choice数据计算,截止到12月9日,2019年有41家民营上市公司的实控人由个人,变更为国资委、当地国资委、当地政府等在内的“国资系”。

  可见,2019年,民企纾困的脚步仍在继续,政策层面也未停歇。跟着信用危险的不断暴露,包括减税、定向降准等增加融资供给、下降融资本钱的政策连续出台。

  股权质押“爆仓”的恐惧

  大股东高份额的股权质押,一旦遭受股价的继续暴降,将面临巨大的“爆仓”危险,券商等组织亦接受巨大的危险。

  这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卖身”国资的苦衷之一。



      债款压顶,“卖身”国资

  高份额的股权质押危机或许只是表象,民营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们的资金链危如累卵可能才是本质。

  2018、2019年,频频呈现民营企业“违约潮”。据数据显现,到到12月2日,2019年以来已有157只债券呈现违约,触及违约金额已高达1213.51亿元,双双超越2018年全年,再度创下近6年来的新高。

在债款危局之下的民营上市公司,“卖身”国资或许是最优解,借助于国资平台“背书”或资源,缓解迫在眉睫的债款危机。

  国资“买买买”背后的喜与忧

  为何国资在A股凶猛地买买买?除了纾困民企以外,招商证券给出了另外2个方面的解说:

  一种可能是,为未来旗下优质财物证券化进行储备,推动混改,使用资本市场完成优质财物保值增值;

  另一种可能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投资某一特定的新式职业,这类公司往往归于草创型,且有较大融资压力,但未能达到上市要求,买壳后,国资公司可使用并购重组的方式完成新式财物的上市。

  其中,第一种可能性下,国资买壳后的动作是非常值得期待。

  国资大举进场A股,选择壳资源的目光显着放在:职业远景好、市值小、且盈利能力尚可,但大股东暂时面临股权质押爆仓、流动性危险的上市公司,国资可以低本钱完成收购;另外,大股东在危机下亦会积极促成交易。

  但值得警惕的是,并非国资入主上市公司,便万事大吉。

  一些国资公司并非资金实力雄厚,其本身杠杆率已经比较高。而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没有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且,不扫除“卖身”的上市公司存在隐形债款,一旦新大股东进入,便要为其提供担保、质押等。如此一来,国资新股东的债款就会大幅攀升,也将会给对国资公司带来较大的债款压力。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