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市值管理”首次被写入资本市场顶层文件,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引导上市公司承诺当公司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市盈利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时要回购公司股份。2014年初,由于历经多年熊市,大蓝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价纷纷跌破每股净资产,其股价明显被低估,证监会呼吁上市公司重视市值管理,希望对自家公司有信心,有能力的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份来维护公司市值。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为“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和“健全市场稳定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值管理一词成了近几年资本市场最热的财经词汇,上市公司创始人以及高管在公开场合也言必提及,市值管理成为一种彰显资本水平的标签。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时刻,市值管理实践也迎来了爆发性增长,上市公司基本上所有的资本运作手段,如并购重组、定向增发、大宗减持等都被冠以目的是“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是针对上市公司提出来的,但是并不只是上市公司需要。按照我们的定义,市值管理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以解决产融结合问题为导向的一种逻辑和方法,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当企业从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资本市场上进行A轮、B轮或C轮融资,或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这就意味着企业进入了资本市场。企业创始人的经营逻辑必须从过去的“产业逻辑”转变到“产融结合逻辑”上来。
在产品市场上,“产业逻辑”的重心在利润;在资本市场上,“产融结合逻辑”的重心在市值。
市值管理的成败在于产融互动与促进,企业如果想在资本市场有所作为,不管是主板、创业板、科创板还是新三板,还是已进行过A轮、B轮或C轮融资,市值管理都应成为工作重点。
那么,这就意味着,除了上市公司之外,新三板挂牌公司或准备从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企业创始人也都必须学会一个新的能力——市值管理。
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不一样的地方主要有两点:
一是面对投资者不一样,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面对的主要是散户投资者,而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市场和新三板市场是一个面向专业投资者的市场,专业投资者关注的是价值投资。
二是运用的手段和方法侧重点不一样,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综合应用价值塑造、价值描述、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的各种工具和方法;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市值管理的重点首先在于价值塑造,其次在于价值实现,最好能用上价值传播的方法。
具体来说,非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点,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创始人需要转变观念:从产品经营到市值经营理念转变。
产品经营的逻辑就是认为只需埋头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公司估值自然就会上去。但是现实情况可能是竞争对手产品做的不如自己,却注意产融结合,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上下游整合,使之符合专业投资者的偏好。这样竞争对手的市盈率就会比自己的高很多,竞争对手就会以很便宜的成本融到很多钱,再拿这些钱做并购,未来就很可能超过自己。
有些企业创始人认为自己不懂市值管理,但PE、VC、券商的经理懂,只要PE、VC投了自己,与券商签了辅导协议,利益就彼此捆绑在一起。自己虽然不懂市值管理、产融结合但是专业人士懂,可以通过他们的专业管理来提升市值。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但市值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面向资本市场的一整套运作思路。企业中必须有人了解资本市场,因为在资本市场上犯错的成本是巨大的,一步错,就有可能步步错。
企业创始人自己首先要转变观念,学习用产融结合的逻辑来运营企业,了解资本运作的规律和方法,学会用资本的语言和资本市场沟通;其次要找一个资本顾问,从商业模式、股权结构设计、公司治理结构、投融资、并购重组和市值管理等方面知道自己如何和资本市场打交道。
第二点,认认真真地从资本的视角来审视公司的产品结构和商业模式,要充分挖掘公司利润的增长潜力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成长潜力。
这是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最重要的,因为面对的都是非常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他们关心的是价值投资。从长远看,收入持续增长、利润来源清晰而稳定、战略规划明确、商业模式能带来独特价值的公司,才能在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资本市场上获得较高的溢价。
第三点,学会用资本的语言,按照“产融结合的逻辑”进行沟通。
在市值管理的价值实现阶段,就是要将自己好的商业模式和高速的利润增长,让投资人、专业媒体和行业分析师认可,这样才能提升公司的市场溢价。但是,在新三板市场和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市场上,很多企业创始人没有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按照“产融逻辑”进行沟通,在企业价值实现上往往陷入诸如找不到投资者、投资者听不懂、顶层设计不清晰、估值得不到认可等窘境。
结合国内资本市场的实际,通过信息披露、综合运用金融、整合营销、沟通等方法与手段与资本市场的利益相关主体建立双向互动沟通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能消除企业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使得资本市场的利益相关主体对公司充分了解并认同,从而为企业争取价值最大化。